Perplexity“蛇吞象”, 345亿美元欲收购Chrome, AI搜索入口之争

345亿美元,这是一家成立不到3年的AI公司给Chrome开出的价码。2.46万亿美元,这是谷歌的最新市值。35亿,这是Chrome的全球用户规模。体量的巨大反差,让这份收购要约一出现就搅动了全网。Perplexity从AI搜索起步,又造自家AI浏览器,如今更把目标对准谷歌的核心流量入口。有人称其为“谷歌克星”。这一次,它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搜索霸主的心脏。

这不是普通的并购传闻。这个报价规模超过之前xAI以股权交换方式收购估值约320亿美元X平台的交易。若推进为正式交易,将会成为今年AI领域最大的一起收购。更关键的是时点。去年谷歌被裁定在搜索市场存在非法垄断。如今法官正在权衡补救措施。强制剥离Chrome是一个被公开讨论的选项。Perplexity选择在判决前递交要约,显然是一次针对“入口”的豪赌。

事件脉络

谷歌发言人证实母公司Alphabet已收到报价但拒绝置评。市场对Chrome的估值分歧很大。有观点给出200亿美元到500亿美元的区间,也有分析师认为价值在1000亿美元附近。DuckDuckGo在法庭作证时给出了500亿美元估值。Perplexity的报价为345亿美元,接近其自身估值的2倍。该公司上月融资1亿美元后估值约180亿美元。

资金面是第一道疑问。The Information统计,Perplexity累计从Accel、IVP等处筹集至少10亿美元,截至去年12月底账上约8.5亿美元。公司对多家外媒表示,包括大型风投在内的多位投资者已同意全额支持这笔收购。Perplexity对外强调这是全现金方案,同时不涉及其股权,以避免潜在的反垄断问题。

这份要约属于主动竞标。谷歌没有出售意向。另一个变量是OpenAI。它在今年4月的庭审中表达过对收购Chrome的兴趣。OpenAI的估值或已接近5000亿美元,背后有软银、Thrive Capital、a16z、红杉、富达等机构。若Chrome成为可售资产,潜在竞买方并不止一家。

Chrome的价值与搜索“数据双循环”

为什么围绕Chrome的争夺如此激烈。因为浏览器是互联网的第一入口。Chrome拥有约35亿用户,占全球浏览器市场的60%以上。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会直接影响搜索分发、广告转化和数据回流。

数据双循环是指:供应方把信息交给谷歌,谷歌通过搜索结果和广告导流,反过来又用流量产生的数据优化服务,吸引更多供应商;用户端同样如此。用户在谷歌上搜索并点击,行为数据用于改进排序与投放,吸引更多用户。谷歌处在两个循环的中心,既掌握供应方数据也掌握用户行为数据,形成强大的网络效应和数据壁垒。

这正是司法部补救措施讨论的核心。把Chrome从谷歌体系剥离,可以直接切断默认导流和数据回流的闭环。也正因此,谷歌在法庭上强调,强制出售会损害业务,抑制对新技术的投资,还可能带来安全风险。谷歌提出的是范围更小的替代方案,例如调整与苹果、Mozilla和安卓的默认搜索协议,降低排他性。

Perplexity的算盘与承诺

Perplexity创始人Aravind Srinivas多次谈到AI浏览器的愿景。他希望把AI浏览器做成下一代“认知操作系统”,全面接管上网体验。这次出价,除了价格,条款设计同样是重点。

公司在致Sundar Pichai的信里承诺几件事。继续维护并支持Chromium开源生态,让以Chromium为内核的Edge、Opera、360等浏览器的生态稳定可预期。继续把谷歌作为Chrome的默认搜索引擎,用户可一键更改,确保选择权。不对Chrome做任何隐性修改,保证体验一致。出价若被接受并经审批通过,未来两年向Chrome与Chromium投资30亿美元,同时向很大一部分Chrome员工发出聘用邀请。

这封信还有一个隐含目的。向承审法官传递一个信号。若法院决定强制谷歌出售Chrome,市场已经存在“有能力且独立”的接盘方,并且愿意配合满足符合最高公共利益标准的反垄断补救要求。

三道关卡

第一道是法律关。多位观察者认为,法官未必会直接下令强制出售。他在此前的庭审中寻找更干净、更优雅的方案。限制谷歌通过付费成为设备默认浏览器和默认搜索引擎是一种思路。要求谷歌与竞争对手共享通过Chrome和谷歌搜索获得的数据也是一种思路。还有上诉周期。谷歌已经对“在搜索领域构成非法垄断”的裁决提起上诉。即便判决要求出售Chrome,谷歌很可能继续上诉。程序漫长,变量众多。

第二道是监管关。Perplexity本身处在搜索与浏览器赛道。收购后是否产生新的集中需要审查。这涉及默认设置、数据流向、开发者生态、开源承诺的可执行性等细节。Perplexity提出不改默认搜索、持续投资开源与团队迁移,显然是为这一关预先铺路。

第三道是竞争关。OpenAI已明确表达兴趣,且资金火力更猛。若Chrome上市出售,潜在竞购将演化为多方博弈。价格、条款、员工承接、后续投入,都会进入综合比较。DuckDuckGo也在法庭给出估值参考。不同玩家对Chrome的战略价值、协同路径与整合能力并不相同,竞价与博弈将在法庭进程的每一个节点同步展开。

AI搜索与浏览器的赛道势能

无论交易成败,这份要约都把一个趋势推上台前。AI搜索正在把入口权重新放到聚光灯下。Perplexity估值跃升迅猛。2024年初估值约5亿美元。2025年5月已达140亿美元。7月新一轮融资后提高到180亿美元。背后站着贝索斯、英伟达、Databricks、LeCun等投资人。收入也在增长。彭博社称ARR在2025年5月达到1.2亿美元。

Perplexity在2024年年营收约3400万美元。同时成本压力不小。2024年在第三方模型与云服务上的支出约5700万美元。搜索处理量方面,2024年Perplexity约为OpenAI的1/25,谷歌的1/900。说明用户对传统浏览器的路径依赖仍然强。也说明为什么“拿到入口”会成为AI搜索公司的共同诉求。

围绕入口的动作并不止这一笔。Perplexity已推出自研AI浏览器Comet,形成浏览器与搜索的一体化布局。去年还提出与TikTok美国业务合并的设想,以增强视频内容的分发与交互能力。OpenAI也准备展示一款AI优先的浏览器会是什么样。头部玩家纷纷把浏览器视为新一轮分发与产品形态创新的支点。这条赛道的商业潜力正在被重新定价。

结语:

一场少见的反向收购,把AI搜索之争从算法与模型推到了入口与生态。法律裁决未定,谷歌不会坐以待毙,潜在竞买者排队而立。Perplexity选择在关键节点递交要约,既是策略性的抢位,也是一次高风险的公开宣言。

此次要约成功的概率并不高。法律程序漫长,监管要求严苛,竞购对手强大。但不论结果如何,这一动作都放大了AI应用时代的想象力。一个估值180亿美元的AI新贵,敢在搜索的腹地与超级巨头正面交锋。如果法院最终推动Chrome易主,浏览器与搜索的关系将被改写。即使不易主,围绕默认设置、数据共享与生态开放的博弈也会继续。入口的价值被重新估算,AI浏览器的形态与商业模式将加速进化。这场豪赌,已经让未来的搜索版图出现新的裂隙。